竟要個性相似比較好,還是互補比較好呢?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以前的交往對象跟他很像,
背景很像、個性很像、喜好很像、思考的方式很像...
一個人說好的東西,另一個人八九不離十也會贊同,
一個人覺得很醜的東西,另一個人看了也會皺起眉頭。

『這樣不是很好嗎?』我不解的問著,『那你們為什麼要分手啊?』

「我覺得這樣很不好,我不想要以後就朝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沒有其他可能性,這樣很可怕!」

然後他繼續說著,後來他遇到一個和他完全不一樣的人,
因為背景不一樣,所以思考的邏輯、思考的方式南轅北轍,
後來又造成了很多衝突、很多爭執,很難溝通。

『................』我一整個無言,我還是不懂,遇到一個跟自己很像的,哪裡不好?

 

一直到我最近看了一個節目,是一個談話性節目,有一集邀請了共事的夫妻三對,談他們共事的經驗,
我必須承認,這三對夫妻的相處模式,我並不是都十分認同,
但是連同主持人共四對夫妻,他們都提到了他們個性中 "互補" 的一面。

然後我就開始陷入一個人深思的壞習慣,想了一整個禮拜,到底是相似好呢?還是互補好呢?

 

 

天,有一個朋友把長官送的好吃蛋糕放在冰箱裡一個禮拜忘記了,
說真的我有點生氣 (拍謝啦,我明知道你會看到,我還是要說我當下有點生氣),
因為我是個很討厭 "浪費" 的人,我不喜歡總是有人把食物放到過期、點了一堆菜然後吃不下...,
而且他們都能不痛不癢的就把這些食物丟掉,我不喜歡!

他猛然想起的那一刻,我沒有講話,
因為我知道我話一出口一定就是抱怨、一定就是:『吼,你每次都這樣!』
但其實我也不是沒有過,其實也沒什麼資格說別人...

然後我就想,如果他跟一個也會忘東忘西、把東西放到過期的人湊一堆,那會怎樣?

那他們就不會互相抱怨,因為他們都會忘記、而且他們都能丟的不痛不癢,
可是,他們就要每個月都清一次冰箱,每個月都丟掉一堆東西。

 

同一個人,今天也說我很兇,
因為今天我在思考一些工作上的東西,當我需要 "思考" 的時候,我很討厭被打斷,
他要我協助他處理他一時大發熱心幫別人團購,後來分贓分不攏的事,
我因為頭腦被一堆介面、資訊源、功能所塞爆,所以很不耐的一邊抱怨一邊弄,
加上旁邊還有一個人在等,我就更緊張,我討厭這種不關我的事卻搞得我很緊張的事…
(這樣講起來我好像真的對你很兇喔,對不起啦,相較之下你真的對我超有耐心的~~)

後來那人等不及,先走了,這件事也就被擱下,沒有繼續弄了,
我回頭繼續埋首我的工作,但我那時也想著,其實我的確比他擅長處理這種事,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不忙的時候,我一定可以很快的幫他完成這種瑣事。

 

爆了這人兩次料,不是要抱怨他、或是自己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
我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撒個嬌他就會想;我不曉得要買什麼的時候,耍個賴他就會決定;
不舒服的時候,哀嚎一下他就會陪我看醫生;逛街的時候,什麼都不用做他就會回家翻衣櫃拿圍巾送我。

我只是要說,互補個性的人,有時候會讓人很抓狂 (我相信他也對我某些脾氣很抓狂),
有時候會讓人很輕鬆 (因為可以不用處理自己不想處理的事)。

但兩個人相處,如果只是停留在 "互依共存" 的關係,那就不健康了!
例如我優柔寡斷所以總是你幫我做決定、或是你不夠細心所以我總是幫你善後,
這樣就不健康了!

因為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可以詢問別人的意見,但應該參酌後自己決定、自己負責;
自己沒辦法做到的事,也不該信誓旦旦的想說先答應再說,然後再來忘記、或是沒時間。

 

我要說的是,兩個個性互補的人不應該是互相依賴,而是要互相學習
我學學你多點耐心、你學學我先思考再行動,然後兩個人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比較健康。

 

 

幾天跟同一個人逛街的時候 (你看我的網誌你出現好多次喔!),他問我喜歡什麼樣的圍巾,
我說,如果我選的話一定會選花一點的啊,但其實有時候圍你那些素的圍巾,我也覺得蠻好看的。

我以前逛街有一個習慣,就是買衣服很喜歡問朋友的意見,
所以跟不同的朋友出去,常常就會買不同風格的衣服回來。

或者是,我也很喜歡一些姐妹們送我一些他們不想穿或穿不下的衣服,
一定會有一些我也沒有辦法駕馭的,就會再轉送或是壓在櫃子裡,
但我喜歡的,是我可以試到一些擺在架上我不會想要買,但穿起來卻還不錯的衣服。

 

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比較偏向往內探索的人,
舉個例來說,如果和朋友去到一間沒有去過的茶坊喝茶聊天,
我的重點就會放在那個好久不見的朋友身上,想知道他的近況、他的心情,也想討論自己的心情,
但有一些往外探索的朋友,會把重點放在這間沒有去過的茶坊,
有什麼歷史、有什麼新奇的茶具、有什麼好喝的茶、有什麼特別的機關...

這樣不同的兩個人,相處起來一定有許多的挫折,
一個人想要談心的時候,情緒都還沒醞釀好,另一人就不知道跑去哪裡玩耍了,
看著別人玩耍也沒什麼不好,至少那個人開開心心的,
但你就會覺得心裡有一塊什麼沒被碰到,人總是渴望自己被了解的。
(也許這種渴望也是出於神,因為神是多麼的希望我們可以了解他的心意、他的愛。)

一個人看到新奇的東西想要分享的時候,興沖沖的過去,卻碰到另一人板著一張臉,
看別人若有所思真的很討厭,那乾脆不要管你自己在那裡鬧脾氣,我一個人玩,
但一個人玩總是會有點寂寞,人總是渴望能夠分享,也許分享也出於渴望被了解。

 

那麼如果,內在探索的人就跟內在探索的人一起,探索外在的人就跟探索外在的人一對呢?

就把他假想成,如果有兩個我在相處,會怎樣。
一開始應該會很開心吧,遇到知己了!一定有很多話題可以聊的!
而且看法都一致,很能體會對方想法、很願意花時間在交換彼此看法...

那如果遇到一個牛角尖呢?

可能兩個人都鑽進去了,灰暗了、迷惘了、退縮了、害怕了、不知所措了...
就像inception裡的兩位主角,一直在探索夢中夢中夢中夢中夢中夢中夢中夢中夢...
不知道下到哪一層了,回不來了!
等到哪個人突然清醒,卻已經拉不回脫軌的急駛列車了。

 

兩個都探索外在的也是,
追求玩樂、追求體驗不同的生活、追求成就感、追求名利、追求金錢、追求一切看的到的東西,
會不會回過頭才發現,只要失去健康,這一切都可能一夕崩解?
會不會努力大半輩子才發現,自己窮的只剩下錢?
會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孤單覺得寂寞覺得冷?

好吧,也許不會,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 "感受" 是什麼。

 

 

兩個不一樣的人擺在一起,有時候是一種祝福
如果能用一顆健康的心態去看待的話,
如果比較擅長的一方願意停下腳步等等對方的話,
如果比較不擅長的一方願意跨出腳步跟上對方的話,
一定可以在彼此身上學到很多的、一定可以看到更多自己沒發現過的世界的。

但也不是說,互補的兩個人,只要有決心、肯努力,就一定會鳥語花香直到天堂的,
我認為,只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方向、共同想努力的事,還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這兩人身上一定要有某些相似處。

兩個人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看法不一樣,那就互相討論、彼此學習,
兩個人都堅持維持婚姻,但是衝突不斷,那就互相包容、彼此成全,
方法可以不一樣,但方向要相同,要先同心、才能同行,當然,過程還是會很辛苦。

如果一個人想努力給孩子完整的家、一個人為了賭博不惜傾家蕩產,
那除非一方改變,否則很難有什麼好結局的。

 

要努力的時候,想想自己為何而戰?
決定放棄的時候,也問問自己,為何不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