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 ⊙ View (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Sep 06 Fri 2013 13:25
  • 好人

『對啊,他人真的很好image

在說了這話,我就想到阿明說的話,
他之於我是個好人,不就是他態度好、東西準時交、懂得感謝人、不會覺得理所當然、不會亂推工作…
他之於我是個好人,不就是因為他對我而言,是「有用」的。

進擊的巨人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早來,我又看到這封轉寄信,又看了一遍。

我想起昨天跟毛閒聊的時候說到,
之前看電視在講一個推廣布袋戲的店,他很沾沾自喜地說,
他們的反派長的都很醜,這樣一出場的時候,連小朋友都看的出來那是壞人。

他想表達的是,他們會和台下做一些互動,壞人出場時,遊客可以拿空心塑膠球丟他。

但我大大的感到不悅:怎麼可以以貌取人?!

現在的卡通、連續劇…,都在灌輸著:這個人一臉就長得很奸詐、一看就不是好東西…
但是,是不是好東西,怎麼可以由「一看」就斷定呢?

那種通常會捅到你的,不就是那些看起來是無害的、貼近你身邊的人嗎?

 

會那麼生氣,是因為我也是那視力良好而偏見猶在的,加害人啊!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小朋友的問題,我又想到那部短片
分享出去的同時,我又看了一次,
然後就突然想到文是這麼形容剛出生云:正好奇的在探索天父創造的世界。

如果我弄出了一個不錯的作品,我一定希望被肯定,
特別是被珍視的人看見。

如果我愛的人弄出了一個不錯的作品,
我應該會想要迫不及待的聽他分享。


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知道,還能做什麼嗎?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意間看到這個廣告,讓我想到我過馬路的時候也會袂過袂過袂過的整路叫著,然後…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班途中,不知道為什麼想到這首歌,
其實這首歌的意境我不是很能明白,不是腦袋的不能明白、是心裡不能明白,
為什麼會有這樣糾結的情感?

不可以啊,沒有清乾淨怎麼放得下東西?! 我不喜歡這樣!!

這方面,我是近乎潔癖的,要求自己。

可是今天在上班的途中,突然有了不同的想法,
好吧,如果歌中的「你」已經掛掉的話,那這樣的情感我就能理解了,雖然很哀戚。

 

這讓我想到另一首歌。

這首歌剛出來的時候,我就拿給一個朋友聽,
我說,我很喜歡她的聲音、喜歡這首歌的旋律,
但是她歌詞的意境我不太能體會,也是心裡不能體會的那種不能體會,

那種又溫柔又甜蜜又黏膩又感傷的情感,到底會發生在什麼時候?
對小孩?對寵物?還是對已故的情人 (我怎麼很喜歡詛咒人家的情人已故,哈哈)?
不然,人都離開你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甜蜜的懷念情感?為什麼要? (潔癖再次出現)

朋友仔細地聽了歌詞,他說,不難理解啊,
就是一對戀人,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分開了,被迫的分開了,但是還是心繫著對方,
所以其中一方唱出那種思念的情感。

『為什麼會被迫分開?』我還是不明白,真的很愛的話,不是死亡也不能將其分開嗎?

我噘著嘴又聽了幾遍這首歌,這個解釋我還是不能理解。

後來在一個廣播節目裡聽到這首歌,
DJ說,這是寫給她愛貓的歌,因為愛貓死掉了。

『啊~~~ 對嘛~~~~ 我就說要不是寵物要不就是已故嘛~~~』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到銀的眼睛,沒想到就是他永遠閉上的時候了,看著藍染面前的亂菊,沒有恐懼、沒有閃躲,是如此的悲傷著。

PPS 2011-08-28 16'25''51

我只是感受到亂菊那被強大悲傷壟罩的情緒,她也許想著,你殺了我吧,反正,銀都…。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哭泣
並不只是因為悲傷

而是感受到
愛一個人,是如此美好

於是,擦乾眼淚 讓愛重生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不知道會不會用到的雨備,我k了一整天的高更,這次特地借了蔣勳的有聲書,但因為時間太短,我也只是大略的聽一下CD、翻一下書,可是,卻意外的讓我感到沉重。

image

隨便google一下,看到的高更就是這樣一篇黃澄澄的、很鮮豔、很熱帶島國的image,很難想像畫風那樣熱情的人,為什麼會和梵谷的割耳朵事件有關;也很難想像,這樣畫風的樹立,背後付出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代價。

看到這種樸實的創作題材、豪邁的用色,我很訝異高更以前其實是在金融業上班的,因為感覺他應該就徹頭徹尾是個浪子,沒想到他以前不但小有成就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而且有個漂亮又出身不錯的老婆,這老婆還幫他生了五個小孩,可是高更為了追尋他自己的創作之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他毅然決然放下這一切 (與其說放下,不如說拋棄吧),越跑越遠、後來跑到大溪地去感受生命 (?!)

到了熱情的島國,他被那種原始的樸質所感動、被那種野性的生活所吸引--人們 (特別是女人們) 不用用華麗的妝飾裝飾自己,甚至她們不穿衣服也能很自然、很自在。最後他也先後在那裡娶了兩個 (以上?!) 的妻子,說娶也怪怪的,因為在那個社會並沒有娶的儀式,重點是這兩個都只有十三、十四歲…。

我不是個評論家,我沒辦法說出他的畫到底厲害在哪裡;我不是個藝術家,我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創作就要走上孤獨之路。但我是個人,而且勉強可以算是個現代人,所以我能體會當一個人被忙碌、被功利、被比較、被逼著追求一堆自己不知道有沒有意義的事情時,會想要離開、想要出走;但我也是個女人,我完全不能認同他拋妻棄子的行為,特別是他在外地娶了別的女人,居然還寫信回去跟他元配講 (沒離婚喔),而且還附上插畫!羞辱人也不是這樣的吧?! 氣!(對啦對啦反正我就不是藝術家我不能體會也不想體會啦,哼!)

高更眼中的 "美",的確值得我們去重新省思,究竟我們的省美觀是不是過分的被汙染了?我們覺得鑽石比花美,是因為鑽石比較貴,我們用金錢汙染了美;我們覺得白皮膚比黑皮膚美,是因為白種人有工業革命發展的比較快,我們用種族汙染了美;我們覺得穿時髦的衣服比穿一塊花布美,我們用人訂出來的潮流汙染美…

他愛上大溪地,我可以體會,因為我也曾經想要去澳洲流浪、或是幻想自己去深山裡面教原住民小朋友,這是出於對現在生活的反叛和抗議,因為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標準釘得亂七八糟,所以想要返璞歸真;當然也有一群人比我成熟的多,是為了真的看到當地人的需要、真的想要幫助他們,像一些醫生放棄高薪工作,到偏遠地區去開小診所…。

但是他在那裏流連忘返,卻完完全全只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的創作,有沒有想過他老婆,跟他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是這樣的浪子,跟他的時候以為他很穩定、很正常、收入很好、可以過一輩子,可是就那麼突然,老公就收拾行李跑掉了,留下五個小孩給她照顧,我真的一邊聽CD一邊覺得很難過跟不捨、還有害怕。

到底有沒有什麼是高更一定要帶著走的啊?

如果莫內能夠選擇,我想他第一個要捍衛的就是他的妻子,卡蜜兒。我想起蔣勳曾這樣形容:「好像沒有了卡蜜兒,莫內就不想畫畫了。」但是莫內辦不到,因為卡蜜兒死了。

可是高更呢?

其實就我看到的高更作品,我最喜歡的並不是在大溪地的那些有名的創作,而是他還在法國的時候,畫梅娣和前三個小孩在院子裡面的那個作品,他傳達給我的是那種幸福和安詳的感覺。

image

我真的得承認我的視野是很狹隘的,因為我開始為高更覺得可憐,因為他沒有遇到真正的愛情。偉大的創作,莫內在晚年平淡的隱居生活就做到了,但高更卻要拋棄一切、把自己弄得很孤獨很可憐才做得到。好吧,我是個狹隘而且對人不對事的人,當我不欣賞這個人的生命,我就沒辦法好好欣賞他的作品,不講了,再講會被他的fans打。

蔣勳口中的高更,提到了雖然他是法國人,但他卻很痛恨法國這個殖民的侵略行為,抹煞了他們原有的文化和藝術,好像帶著一種很強的優越感,想要去教導對方 "好的" 跟 "不好的",有點像政府當初也逼原住民要跟一般人一樣有個漢化的姓跟名。

去反思傳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也同樣覺得,刻意的不殖民、刻意的不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文化…,同樣也來自於那固有的莫名優越感。

為什麼,你自己就可以到大溪地去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民情?你可以吸收東方藝術帶給你的創作靈感和撞擊?你認為這樣會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

但是,你卻刻意的禁止外來的文化流入大溪地,是因為認為這樣會汙染他們的故有傳統?是因為不相信他們從中也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這樣的思想,究竟是解放,還是禁錮?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常常很用心、很用力的去愛一個人,但對方卻感受不到,情人之間如此、親子之間亦然。那麼,你可能是用錯了愛的語言。

我三年前就看過Gary的愛之語,他說到每個人能感受到「愛」的方式不一定相同,他歸納出了五項。

在我們期望別人用我們想要的方式愛我們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我們自己想要的方式是什麼!最近發現他的另一本類似的著作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測驗,大家可以測看看,看你是說哪種「愛的語言」的人。

 


【單身愛之語測驗】  單身愛之語,蓋瑞‧巧門 著,柯美玲 譯,中國主日學協會 出版

這個測驗包括三十道題目,每一道題目都有兩句話。仔細讀這兩句話,從中選出最能反應你想法的句子。有些題目可能兩個句子你都想選,不過還是請你只選一個,以便測出更精確的結果。完成後,再回頭統計你所圈選的英文字母各有幾個,就能得出你是哪種「愛之語」。


1.
我喜歡收到寫滿讚美與肯定的小紙條。。。A
我喜歡被擁抱的感覺。。。。。。。。。。E

2.
我喜歡和在我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的人獨處。。。。。。B
每當有人給我實際的幫助,我就會覺得他是愛我的。。。D

3.
我喜歡收到禮物。。。。。。。。。。。。C
我有空就喜歡去探訪朋友和所愛的人。。。B

4.
有人幫我做事,我就會覺得被愛。。。。。D
有人碰觸我的身體,我就會覺得被愛。 。。E

5.
當我所愛、所景仰的人攬著我的肩膀,我就會有被愛的感覺。。。E
當我所愛、所景仰的人送我禮物,我就會有被愛的感覺。。。。。C

6.
我喜歡和朋友或所愛的人到處走走。。。。。。。。。。B
我喜歡和在我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擊掌或手牽手。。。E

7.
愛的具體象徵(禮物)對我很重要。。。。C
受到別人的肯定讓我有被愛的感覺。。。A

8.
我喜歡和我所喜歡的人促膝長談。。。。。E
我喜歡聽到別人說我很漂亮,很迷人。。。A

9.
我喜歡和好友及所愛的人在一起。。。。。B
我喜歡收到朋友或所愛的人送的禮物。。。C

10.
我喜歡聽到別人接納我的話。。。。。。。。。A
如果有人幫我的忙,我會知道他是愛我的。。。D

11.
我喜歡和朋友與所愛的人一起做同一件事。。。B
我喜歡聽到別人對我說友善的話。。。。。。。A

12.
別人的表現要比他的言語更能感動我。。。。。。。。。D
被擁抱讓我覺得與對方很親近,也覺得自己很重要。。。E

13.
我珍惜別人的讚美,盡量避免受到批評。。。。。。A
送我許多小禮物要比送我一份大禮更能感動我。。。C

14.
當我和人聊天或一起做事時,我會覺得與他很親近。。。。。。。。。B
朋友和所愛的人若常常與我有身體的接觸,我會覺得與他很親近。。。E

15.
我喜歡聽到別人稱讚我的成就。。。。。。。。。。。。A
當別人勉強自己為我做一件事,我會覺得他很愛我。。。D

16.
我喜歡朋友和所愛的人走過身邊時,故意用身體碰碰我的感覺。。。E
我喜歡別人聽我說話,而且興趣十足的樣子。。。。。。。。。。。B

17.
當朋友和所愛的人幫助我完成工作,我會覺得被愛。。。D
我很喜歡收到朋友和所愛的人送的禮物。。。。。。。。C

18.
我喜歡聽到別人稱讚我的外表。。。。。。。。。。A
別人願意體諒我的感受時,我會有被愛的感覺。。。B

19.
在我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碰我的身體時,我會很有安全感。。。E
服務的行動讓我覺得被愛。。。。。。。。。。。。。。。。。。D

20.
我很感激在我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為我付出那麼多。。。D
我喜歡收到在我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人送我禮物。。。。。C

(加油啦!! 剩10題,不要放棄!!這真的是個很棒的測驗!!)

21.
我很喜歡被人呵護備至的感覺。。。B
我很喜歡被別人服務的感覺。。。。D

22.
有人送我生日禮物時,我會覺得被愛。。。。。。。。。。C
有人在我生日那天對我說出特別的話,我會覺得被愛。。。A

23.
有人送我禮物,我就知道他有想到我。。。C
有人幫我做家事,我會覺得被愛。。。。。D

24.
我很感激有人耐心聽我說話而且不插嘴。。。。。。B
我很感激有人記得某個特別日子並且送我禮物。。。C

25.
我喜歡知道我所愛的人因為關心我,所以幫我做家事。。。D
我喜歡和在我心目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一起去旅行。。。。。B

26.
我喜歡和最親近的人親吻。。。。。。。。。。。。。。E
有人不為了特別理由而送我禮物,我會覺得很開心。。。C

27.
我喜歡聽到有人向我表示感謝。。。。。。。A
與人交談時,我喜歡對方注視我的眼睛。。。B

28.
朋友或和所愛的人所送的禮物,我會特別珍惜。。。C
朋友和所愛的人碰觸我的身體,那種感覺很好。。。E

29.
有人熱心做我所要求的事,我會覺得被愛。。。D
聽到別人對我表示感激,我會覺得被愛。。。。A

30.
我每天都需要身體的接觸。。。E
我每天都需要肯定的言詞。。。A

 

唉呦恭喜,我當初測到一半也很想放棄,但你做到了!!

現在回去計算你有幾個A、幾個B、幾個CDE,得分越高的,就代表那種表達方式越能讓你感受到愛。有的時候我們不見得只講一種語言,你可能有兩三項分數都偏高,那就代表那幾種對你而言都重要。

答案揭曉囉!






。 

A:肯定的言詞        
B:精心的時刻        
C:接受禮物        
D:服務的行動        
E:身體的接觸

各種愛之語所代表的意義,可點這裡看全文

"我的朋友們",如果你懶得看那麼多字,我很樂意用我的理解簡單的描述一下,但是我很推薦你們去看這本書,畢竟作者是見過很多世面的婚姻輔導,而我只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斷的傷害人以及被傷害的傻瓜。如果覺得看電子書很累,我也很樂意買一本送你的,只要這個對你有幫助,但做為回報,我希望能在一兩年之後能聽到這本書對你的影響^^。

至於我的測驗結果嘛... 如果你留言回覆你的測驗結果,我就把密碼告訴你XD (有興趣的也可以猜猜我的測驗結果啊^^)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和俊聊了之後,他提出了「是教育嗎?!」,此後,我對於教育類的訊息就會變得更敏銳。

三個傻瓜洪蘭的生命不一定是直線、天下雜誌2010教育特刊、還有上面的那個短片,我終於稍微把片段的感想拼湊起來,原來我對生命沒有熱度來自於,我喪失了探知的渴望

 

我小時候很喜歡拆收音機,一顆一顆的螺絲拆下來,看看按鍵下是連到哪裡去、看看喇叭長的什麼樣子、看看是哪部分會把磁鐵吸住、研究天線拉不拉起來到底有什麼差別…,然後在一顆一顆的裝回去。我沒有被罵過或打過,我想是因為他們都不知道我有這種會破壞保固貼紙的行為吧。

 

「我想也許我去念研究所是個錯誤的決定。」昨天我突然提出這個想法。

我回想起我大學的時候,特別是做專題的時候,我不是那種很拼很認真很努力的學生,但我確實存在著「想把他好好做完」的衝勁,我想那跟和老師的互動有關,老師不是個逼很緊或定很死的老師,她要我們有想法、有東西再去找她談,她再給予修正、建議。

姑且不論我們的想法幼不幼稚,但她的確給了我思考的空間和動力。

之後呢?研究所該是培養人研究精神的地方,但為了一些現實的考量、時間的考量,我們走了捷徑,我們等待別人給我們答案或方向,反正我們自己說什麼都是錯的、做什麼都是白工,這種無力感一直延續到職場、一直延續到現在。

捷徑,究竟帶我們走到哪了呢?

天下雜誌的教育特刊中,有篇報導裡的主角,去國外念書,考完數學時他很懊惱,因為他沒寫完,考的很糟,他已經開始打包行李準備黯然的回國了,老師居然跟他說:「你是天才!因為你每個題目的公式都是用推導的!」而台灣,考試題目那麼多、時間那麼短,老師只看結果對了幾題,為了得好分數,學生不得不把公式背起來。推導公式根本不符合投資報酬率。

我們多少的熱情,都被世界的成敗論英雄消滅了。

 

另一個讓我乾涸的,應該是很多人的特效藥,「激將法」。

也許每個人都存在著反骨的因子,當越看衰你、越覺得你做不到,你就越盡力的去想讓他們知道,他們錯了。很多故事這樣告訴我們、媒體也告訴我們這也是Jolin成功的原因。但,這是導向成功的唯一路徑嗎?

我開始排斥激將法是始於,當我知道大人們激怒我是為了激發我時,我討厭的不是他們想要我做到的好意、我討厭的是他們這個自以為是的「方法」。

『讓你們不要使用這個方法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讓你知道這個方法沒有用!』所以你越激我,我就越不做,因為我討厭你這麼對我帶給我的負面情緒。

就像我一直相信著,不能養成「會吵的小孩有糖吃」的壞習慣,所以你越吵,我就越不給你糖,我要讓你知道這個方法沒有用!否則你就會食髓知味,想吃糖的時候就吵。

結果我自己成了整個事件的受害者,被看做是扶不起的阿斗,我開始懷疑,也許阿斗扶不起是因為人用了錯誤的方法。人們總是用著「自以為」的方式在對待著別人。

 

還好我的人生沒有完全絕望,就像我轉貼洪蘭一文給自己下的結論一樣,我應該要試著把自己當作小孩,好好的教育一下,我應該要想辦法重拾回我的熱情,就像當初恢復元氣小孩的笑顏一樣。

說到小孩,其實我看完教育特刊,我的內心是有點沉重的,雖然越來越多人看到要引發孩子對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多人重視森林小學快樂學習、越來越多人反對填鴨式教育,但我總是為著這不正常的社會氛圍感到恐慌。我們這麼教育著孩子,他們出社會後有競爭力嗎?

我看見了我的懦弱,我不過是在相信著一件我不信任的事。

身旁的友人就正面多了,他看見他對昆蟲、植物、自然這部分知識的欠缺而感到興奮,這就是一個著重探究外在世界和著重探索內心世界的人的差別。有時候總覺得他們這樣比較快樂,但我相信只要不是罪,所有的個性都該是被保留、都是值得被包容的。

 

我想起我從國小到高中,都幻想著要當老師,可能還好沒能如願,因為無論是什麼職業,浸在當中真的很容易讓人消耗。從旁觀的角度,我反而比較有力氣去想像,我想要擁有一個怎麼樣的老師?

老師應該是個好的導讀者,讓人看見老師在探索之際看見的美好,以致願意跟著去探索。要學習知識太容易了,培養正確的態度才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我期許自己在某方面能成為這樣的老師。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不認識蔣勳、我也不熟莫內 (我會不會被這兩者的fans打啊@@),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很精彩的講座。


 

image 我原以為藝術的講座,應該就像導覽一樣,一幅一幅的把那個作家有名的作品拿出來,講他創作的故事、講這幅畫要怎麼欣賞、用一堆艱澀的字去形容他的畫風、也許會帶到一點時代背景…,蔣勳的破解,當然含括了以上的這些元素,但他陳述的方式,卻誠如他一開頭就破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作品(註1)」。

他從莫內的作品中,敘述了他畫風轉變的啟蒙、印象派的由來,對藝術一竅不通的我,在這流暢的故事當中,也略能攫取一二;從繪畫的題材中看出工業革命的背景、中產階級的興起、也看出繪畫史上的一大革命;作品中流露出他跟兩任妻子情感上微妙的轉化,藉由他的畫作,蔣勳讓我們體會到他有多愛他因病早逝的妻子卡蜜兒。蔣勳老師信手拈來,把多個名畫家、多種畫風巧妙的融入介紹,甚至用我們可能比較能理解的東方文化解釋…。

 

image最精采的兩段,之一,是描述他和兩任妻子間的情感,尤其是和卡蜜兒。卡蜜兒生前,莫內的畫裡有一堆卡蜜兒,蔣勳老師形容成「好像是沒有卡蜜兒他就不想畫畫了」,在莫內的筆觸中,蔣勳老師讓我們看到莫內對卡蜜兒情感的變化,從思慕、熱戀、育子、結婚、患病、死亡,莫內的畫從溫暖、轉變為著急、害怕,他體認到,他好像抓不住什麼。

印象派一生都在追尋室外光的瞬息萬變,但卡蜜兒在病榻臨終前,莫內赫然發現,卡蜜兒的光在消失(註2),他什麼也留不住。

莫內的畫中沒有出現第二任妻子艾麗絲,但她卻在平淡中陪他到1911年,我就在想,要是我,想當卡蜜兒還是艾麗絲呢?我嚮往愛的濃烈、也羨慕平淡的幸福。

 

image之二,要屬他把活到84歲的莫內和37歲自殺的梵谷放在一起比較,不是比較作品,而是比較他們對人生的體悟。梵谷又割耳又自殺,他的人生太轟烈、太有故事性了;而莫內突破了37歲的關卡,多活了47年,他要承受的,是摯愛妻子的逝去、是推翻並創新一個畫風後要接受後起之輩的創新與推翻、是走過這些之後,他體悟到什麼、他選擇了什麼?

晚年,他和第二任妻子並雙方八個拖油瓶低調的生活在鄉村,他的題材不再豐富,而是附近的教堂、乾草堆、還有家裡那個小不隆咚的蓮花池,他追求的就是在那個小小的世界裡追尋光影的變化。蔣勳說,也許他發現了烏托邦的世界就是那麼小,就是擁有你擁有的。這個體悟,是37歲就死掉的梵谷不能體會的。

但我在想,為什麼我沒有37歲的激情呢?(有人說,因為我還沒37歲。)

太早安逸於、或太早去追尋小小的烏托邦,到底是不是好事呢?如果是真的看破,那也許還是真智慧,怕是不但沒看破,這一切還只是源自於惰性啊。

 

蔣勳老師也說,有些東西,也許畫出來的當下並沒有想這麼多,本來他們就是畫家不是作家,他們就不善於用文字去表達自己,但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約略能拼湊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雖然某部份是加了評論者的想法。這麼說來,從一個人的文章去認識一個人,也是一個開始,雖然會有偏頗,但有些人就是會寫不會說,因為寫的當下,你不用去觀察對方的反應而讓自己講不下去。

但莫內真實的想法是什麼,我想對多數人不是那麼重要的,他對很多人而言,就是眾多偉大畫家的其中一個。我覺得收穫比較大的是,從拼湊出的莫內的世界、對應到自己的世界,他帶給了你內心什麼?你贊同他什麼?不贊同他什麼?他的哪部分打到你了?你,有什麼想法?

曾經有人對我寫的一些話感到扎心,但一經我解釋他才發現,我背後的故事和他想像中的不一樣。其實這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從當中獲得什麼?有沒有需要調整什麼?有得,就好。

但,若要真的了解一個人,似乎還是要去探究他作品中真正想表達的意念。人很容易在某種特定的情緒下容易有作品,通常是在悲傷的時候,若只看作品去了解一個人,那就只會看到悲傷面,那是他、也不是他。

 

短短的兩三小時,我對印象派所知還是有限,那些引申出來的野獸派、未來派,我更是完全不懂,但蔣勳老師卻帶給了我對莫內、對印象派的好奇,會讓我想去展館看這些他介紹過的畫作。

我想,這就是個好的導覽者吧。

 

註1:這讓我想到,以弗所書第二章第10節,『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工作,原文是傑作,所以每個神的兒女都是神的傑作。

註2:這又讓我想到,約翰福音第一章第4節,『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剛好講到莫內追尋的光、和卡蜜兒消逝的生命。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誠品看到這本書,多年前在民雄看過動畫版、參與過討論,我停下來翻了一下,向潔大致說明了一下大意,自己也趁機抓回一些記憶。

 

這是在講一個木偶小鎮,鎮上的每個人都會隨身帶著一個盒子,盒子裡面裝著星星和灰點點,當看到表現好的人就貼一顆星星給他、表現不好的就給他灰點點。到最後,人們沒來由的給身上都是星星的人貼星星,也沒來由的給身上都是灰點點的人貼灰點點。

而主角,全身上下只有灰點點。

他很沮喪、很難過,一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身上沒有星星和灰點點的人,他很訝異也很好奇的問她,為什麼?......

 

故事看完,潔說,我不懂,但這些人偶還是住在小鎮上、和這些人相處在一起,不是嗎?
The stickers only stick if you let them.

 

我想到有人跟我說過,我不知道妳聽到負面聲音為什麼都往身上貼。

我也不懂,曾經我以為這叫做自省,那些我在意的人所說的話,我都往心裡去,因為不希望再發生同樣的事,讓人受傷。但努力的結果,如果被錯誤解讀呢?

我一直都不相信世上有不求回報的愛,即使是父母之愛。我不是把父母的愛看的膚淺,但充其量那只是「不求物質回報」的愛。哪個父母教孩子學走路不希望他學會?哪個父母教訓孩子不希望他不要再犯錯?哪個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不希望孩子感受到他的愛?

看著孩子學會越來越多事、看著孩子健康快樂長大、看著孩子能感受到幸福,這就是父母所冀望的回報了。

但我們總說,要用對方感受的到的方式去愛人,有時候父母的愛,反倒成為孩子的壓力。

那我往自己身上貼灰點點的結果呢?我想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人,不但對方沒有感受到,還讓自己成了驚弓之鳥,更容易受到傷害,然後我開始不快樂,然後我的不快樂感染到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不快樂。

真是吃力不討好。就像吃了記悶棍,啊,原來這些都不算數啊。

 

這麼說來,是不是把別人的話當馬耳東風會比較好啊?

我真的不懂,我也常被這些人傷到,我只是不想要用相同的方式傷害我在意的人而已,可是怎麼怎麼做都不對?

'I didn't mean to, Eli. I really tried hard.'
"Oh, you don't have to defend yourself to me, child. I don't care what the other Wemmicks think."
'You don't?'
"No, and you shouldn't either."

我的價值觀倏地糾結在一起,那些愛人如己呢?那些憐憫呢?那些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呢?那些先除去自己眼中的樑木呢?那些不要讓別人因自己跌倒呢?

我累了。你們自己也說,隨著不同條件改變,想法也是變動的。所以根本沒有個準則、所以根本沒有個依歸,所以我也不要隨之起舞了。我累了。

我失焦了。與其去探討這些會一直變動的想法,不如去釐清那不曾改變、但我卻一直無法正確解讀的。

雖然這個決定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做到,I've got a lot of marks。

 

最後,主角說了句和潔和我心裡想的一樣的話:
'I'm not sure I understand.'

 

"You will, but it will take time. You've got a lot of marks. For now, just come to see me every day and let me remind you how much I care."

 

都已經三年了,我身上的stickers究竟是減少,還是增加了呢?

Tell me, how much You care about me.
Tell me, I am Yours.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沉默的靈魂 Silent Souls / Aleksei Fedorchenko / Russia / 2010 (有雷)

『他的靈魂在痛』,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深刻的感受。

和小山旁的馬戲團不一樣,雖然看起來也是由第三人Aist的角度描寫喪妻的Miron的故事,但我覺得,其實這部戲的主角反倒是旁觀者,Aist。

看起來Miron是個很霸道的大男人,覺得整個世界都該繞他運轉,他說他愛他的妻子,Tanya,我一開始沒什麼感覺,因為他 "smoking" (對過往人的回憶,那些在他生前不會告訴別人的) 的內容,都是性。一直到他妻子火化,他背對柴火那悲悽的表情,讓我遲疑了,而當他對Aist說,他知道他妻子,其實是喜歡Aist的,因為她常凝視著遠方,即使她看起來是那麼的百依百順。我突然覺得他很可憐,那麼不可一世的個性,卻在妻子走後,對她的回憶,只剩下性,因為妻子的愛對他而言,是那麼昂貴的難以獲得。

整個電影以Aist第一人稱的手法描述,我覺得導演很厲害的是,他讓我完全進到電影裡頭,想要一窺究竟,雖然這部電影以商業的角度來看,好像有點無聊。他可以坐在車上晃啊晃的就晃了好幾分鐘,但透過運鏡,我也感受到了這段旅程的顛簸。他們在超市逛的那一幕,真的是無聊到爆,以仰角拍攝Miron逛超市走來走去,但這一幕卻意外的讓我想給這部電影五顆星,因為我覺得導演真的太厲害,居然有辦法讓我像朋友一樣注意他、關心他,想從他表情看看他還好嗎。

但後來出現的那兩個女人,讓我扣分了,Aist說,他很感謝她們,因為活著女人的身體,跟河水一樣,可以帶走悲傷。這是個很殘忍的習以為常,我是個女人,可是我的功用不是拿來讓男人忘卻悲傷,這是個很殘忍的利用。我不知道Ema的想法是不是跟我一樣,因為她知道了Miron甫喪妻,她隔天的態度有點失神。

相較於Aist的靈魂在痛,我看到他的父親,靈魂死了,在Aist的母親死後。他父親不再胡亂創作人們不懂的怪詩,以旁人的眼光看,他變正常了,但其實是他靈魂死了,他把心封閉了,所以他把他賴以維生的打字機,丟入冰封的深河底,他再也沒有可以停泊的港灣,讓他自由飛翔。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剛好那天我的能量很負面,所以才會給這部片很高的評價 (因為我旁邊的那個人睡著了)。這個民族的人,一生的願望是可以死在河裡,但他們不會去河裡自殺,因為這樣對活著的人不負責,他們也認為,河流崇高到會挑選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這麼死。在看這部電影的早晨,我也才想著我要不要去木柵騎騎車,看看會不會不小心就被撞死了。

他們出事前,Miron從數位相機裡刪了幾張他們性愛時的照片、影片,然後他看見了Tanya的笑臉,是一起出去玩時,他們臉貼著臉,笑著、接吻著,他回想起那天的片段,他們在橋上鎖了一個鎖,把鑰匙丟入河中,他們笑著、接吻著。我在想是不是終於感受到Tanya的愛,所以是時候被河水接走了。
 

為什麼我說他的靈魂在痛,因為一開場,Aist說他是個作家,但一開始不太會寫作,他父親對他說,
如果你的靈魂會痛,就把你所看到、所聽到、所感受到的寫下來。

 

 

果然得獎電影的開場是不容錯過的。

不過這部電影給我一個很大的體悟,就是我以後應該會有好一陣子不會想要看這種得獎電影。在看完電影回到家,我愣愣的坐在沙發上,關上屋內所有的燈,只開了陽台外的燈,陽台的燈是黃光,透過那面雕花的小窗戶微微的灑進來,我望著燈發愣,感覺很溫暖,那是我當下相當缺乏且需要的。我裹著兩件外套在沙發上睡著,一直到半夜兩點被冷醒才進房,我還是覺得冷,因為這些不說話的沉默靈魂,都往我心裡去了。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山旁的馬戲團 Around a Small Mountain / Jacques Rivette / France, Italy / 2009

(小雷)

 

為了星巴克店員的疏忽和我的一心無法二用,我小小的錯過了片頭,後來覺得這種得獎電影一定要注意看開場,因為通常在一開始就會鋪一些梗。可惜了。

整部電影看起來的主角應該是Kate,但卻是由碰巧路過的義大利人Vittorio的角度來描繪的,讓觀眾隨著Vittorio的觀察,漸漸對Kate好奇,也跟著Vittorio的行動,希望她能得到救贖。

其實就像影評說的,整個故事性和步調真得有點平淡和緩慢,但我喜歡其中的許多台詞,像是Kate說的,
做為我的懲罰,就是離開這裡;做為我的懲罰,就是回到這裡。
你可以感受到,她心裡有多少的過往和複雜的情緒,當過去被揭露,那種感受就又更深刻。Kate把當年的意外歸咎於自己,帶著傷痛離開;多年之後,她有了自己的新事業、新的生活圈,這新的圈子依賴她的專業、習慣她的存在,她也習慣她們的存在,但她選擇回到小山旁,面對那應當熟悉卻遙遠的家人、面對不知道接不接受她的團員、面對不知道該不該親吻的妹妹。

在河邊染布的那一幕,也很令人印象深刻,
你在這裡做什麼?
染布啊,那你在這裡做什麼?
尋找。
尋找?那你在尋找什麼?
我不知道。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一些東西,尋找遺失的東西、尋找另一半、尋找快樂、尋找意義…,但常常,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在尋找什麼。

另一個值得人玩味的,是Vittorio和Kate的距離。Vittorio對Kate,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好奇;Kate對Vittorio,與其說是習慣,不如說是暫時的取暖。他們都知道,Vittorio只是喜歡去了解、追求一些新事物,當目的達成,他就要往下個目的去了;但他們也都知道,所有的當下,他們都是真誠的,想送花給你是真的‘、想跟你說說話是真的‘、說不討厭你也真的、說這個當下不想見到你也是真的。這樣進進退退的距離,又讓我聯想到了馴龍記,不過拿動畫來類比藝術電影好像怪怪的,哈。

電影中,不時出現幾幕相當不自然的場景,但我還蠻喜歡這種表現手法的,散場之後才被提醒,這是舞台劇的慣用手法,這就難怪了很多台詞都是精雕細琢,感覺像是看了部電影版的舞台劇,還蠻特別的。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德男孩征美記 / Markus Goller/ Germany, USA / 2010

(有雷)

 

以金馬影展來說,這部應該算是很商業的電影,劇情很緊湊、很好笑,整部片的亮點在故事結束後跑字幕的那一刻──原來這是真實的故事。

說到這,就不得不讚嘆Veit的天真和勇敢,其實也不能說他勇敢,是他對父親思念的濃烈遠超於這些他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他沒有辦法考慮後果,因為那份思念驅動著他前進,不計代價的。

但親情只是這旅程的動機,如同英文片名闡述的,這部片要傳達的情感,是友誼。

整部片的開場很有趣,是一個德國的小學 (還是中學?),老師進教室時會向同學喊「Friendship」,同學也回「Friendship」,這和我們喊的「老師好」有很大的不同,是不是這樣所以德國人都比較有義氣?

我在Veit身上看到一些熟悉的特質,他很少提自己家裡的事、過去的事,甚至是對他最好的朋友,Tom,因為他的過去傷他很深,他並不想把自己的傷口揭露。他本來是想一個人啟程的,就像我剛說的,被思念所驅動,然而他也沒有揭露他的動機,他說了一個很爛的藉口,但這個爛藉口卻莫名的吸引了追求新奇、個性衝動的Tom同行。

Veit很開心,雖然他沒有表現出來,但他就更困難「說實話」了,因為害怕失去,害怕Tom不再同行。能夠拍成電影的友誼,當然經過層層的考驗,性格上的磨合、在經濟、時間壓力下的摩擦、愛上同個女孩的衝突,在旅程中,Veit慢慢對Tom卸下自己的心防,慢慢的面對自己的過去。

我很喜歡電影裡的巧克力餅乾,因為那個餅乾無聲的述說著這一路上兩人經歷的一切,無論是看的見的、還是看不見的,所有一切無心的傷害、或是盛怒之下有意的攻擊,都不及這塊餅乾大聲。

最後的結局事有點遺憾的,但這也好,Veit的這個房間打掃乾淨了,以後可以對Tom,或更多的人說,歡迎參觀。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很久以前我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
究竟是被背叛比較痛、還是與愛的人天人永隔比較痛?

也許換個問法,會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能選擇,你寧願被深愛的人背叛、還是與深愛的人天人永隔?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第一次看金馬影展的電影,其實我也沒有很愛看電影,尤其是寓意深長的電影,我總覺得我應該悟性不夠看不懂,哎,因為以下省略所以我挑了三部片,一部看起來應該很好笑、一部看起來很平淡、一部看起來很難。平淡的那部,被金馬影展的影評人譽為「重度影迷」在看的,道行不夠的會如坐針氈。


總之就是找死就對了。

突然想到偶然間在MUJI看到雜誌專訪阿密特,她說:
你去做這件事情,你做成功了,我們會為你鼓掌;
可是若你做不好,就表示那不是屬於你的東西,你已經盡力了。

(quoted from 當我看不清自己時,我離開)

如果都沒試過,我怎麼為自己下定論,『我都看不懂得獎的電影』。

說到「偶然」,我又想到Wu-Gui Master和他弟子的對話:
It was an accident!
There are no accidents.
(quoted from Kung Fu Panda)

應該很好笑:東德男孩征美記 (Friendship!)
恐怕很平淡:小山旁的馬戲團 (Around a Small Mountain)
也許很難懂:沉默的靈魂 (Silent Souls)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俊推薦我看這部電影的。

斷斷續續的PPS,讓我看了三次才終於在淚眼中看完。
是淚眼,奇怪了不是聽說這是個喜劇嗎?

4919074215_612d4a4fbc_b

育的部分,俊說了很多,看了沒有太大的驚艷,
但那句經典台詞倒是值得玩味,

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
我聽過太多人說過,他們想要成功,
每每我都很想詢問這些人,他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賺很多的錢?被別人肯定?社經地位高?在大公司工作?(不說在好公司工作,是因為我認為「好公司」也需要定義)
喔,原來成功在於追求卓越,在於做的到不是很多人達的到的境界,
當然那件事的本質,是自己認同的。

嗯,要如何找到自己認同的事,就是另一個議題了。

影接近尾聲,還有一句台詞也讓我震懾,

It took two broken legs to get me up on my feet.
斷了兩條腿才學會站起來,這是多大的代價,
但如果能夠學會站起來,這腿也斷的值得。

Wasn't easy to get this attitude. Can't change it, Sir.
You keep your job... I'll keep my attitude.
更難能可貴的是,除了會了站起來,
也學會了堅持,自己的信念。
 

一個我很喜歡的點,是這個故事並沒有把主角過度神話,
他也是有錯誤判斷的時候、也是有做些不值得學習的行為、也是有缺憾。
這樣的安排,反倒讓人更容易接受整個論點和故事,因為這離現實生活又近了一點點。

部電影另外揭露了的一些看似平常的價值觀,令人不勝唏噓,
到底我們的教育都教導了孩子什麼?

除了編劇直白的表達,教導了競爭、消滅了熱情,
教導了凡事都要第一、第二名就是屁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第一名?),
教導了工程師和醫生是王道,其他職業都是不需要的存在 (啊,我偏激了),
之外,

也教導了為了自保,就拿出賣來交換,
一邊是家人的期待和壓力,一邊是朋友曾經真心的傾力付出,
想出用這招脅迫的人,還在怎麼樣的沾沾自喜。

這讓我想到菁姐說,老師為了要增進小朋友的英語能力,
要孩子們互相告狀: "ho~~~ you say Chinese!!"
然後老師、學生、和家長,都為了這個點子自滿不已,
你讓他成長的不是英文能力,是看到人的缺點只會指責並且以此為樂啊!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是不是年紀到了,就會開始聽老歌了啊@ @
那天聽了劉明湘唱,到現在還餘音繞樑,讓我又去翻出了順子的歌。

 

媽呀,我居然聽十幾年前的歌.... 真的是老了........

啊,還有,我有在信義區看過劉明湘喔,本人好瘦~
在台北真的很容易遇到電視裡的人...
前幾天也遇到阮經天和徐瑋甯...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以為歪嘴雞單純指的是愛挑食的人。
在同事的提醒和向媽媽求證的結果,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

「歪嘴雞想欲食好米」
指的是這隻雞本身條件不好(歪嘴),卻妄想要吃好的米。
就像有些人明明自己長得不怎樣,卻嫌別人黑啊、胖啊、醜啊的,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
或是有的人明明就不寬裕,卻成天只想著要買豪宅、開好車、穿名牌,好高鶩遠。
總之就是句貶低人的話,個人覺得不是很好聽。

爸爸回來後,他對這句俚語又做了更精闢的解釋。
他說因為那隻雞嘴巴歪掉,所以對於那種不完整、有缺角的米,不太容易能夠啄起來,
所以歪嘴雞才會專挑好米吃,是因為他沒有能力吃不好的米。
(後來就引申為形容人不自量力、後來又引申為挑食、網路上還很多人引申為老饕。)

這麼看來,我赫然覺得,
那些不懂得知足的人、學不會處卑賤或豐富、飽足或飢餓、有餘或缺乏、無法隨事隨在的人,
也許是反映了心理上某方面的缺陷。

我想起某位長下巴年紀也不小的藝人,曾在節目中說,
他從來不交25歲以上的女朋友 (shoot! I am disqualitified!)。
我真不知他哪來的自信。
但我覺得更可憐的是,怎麼會用年紀去衡量一個女生的價值,
他真的認為25歲以下的正常妹,會真心的愛上他嗎?
還是他認為自己不需要愛?
還是他不相信自己會得到愛所以只狂吃世人所謂的好米來填補他心理上的缺陷?

 

當然,有鑑別力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那種吃得出米好壞,可是不管什麼米都會乖乖吃完的,絕對不是歪嘴雞啦。
(上一段把米比喻成女人,接著這句話好像怪怪的XD)

拍謝啦是我才疏學淺又自以為台語造詣好,亂套俚語,哈哈。

gna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